各学院:
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是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督导既是监督者、检查者、评估者、指导者,同时也是研究者。为进一步鼓励督导积极参与对本科教育教学督导的专项研究,并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实现“以研促督”的目标,积极构建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相匹配的高效能督导队伍,现将2025年度本科教育教学督导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内容
本课题可根据以下5个题目直接选题,亦可围绕以下5个题目适当调整。课题要求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紧扣主题,与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实践相结合,围绕教育教学7个维度:专业、课程、师资、教材、毕业设计、实习实践、学生学习与发展,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成果和经验,要求具有研究深度和应用价值。
JBDD2025-01 督导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机制研究
研究重点:从督导委员会和督导的工作角度出发,主要立足于督导促进专业、课程、师资、教材、毕业设计、实习实践、学生学习与发展等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如:督导聚焦教师教学能力(师生互动、教学设计等)促进课程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督导聚焦学生反馈(对某类课程进行成效评估并提出质量提升意见等)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工作机制等。
成果形式:形成《督导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机制报告》及典型案例集等。
JBDD2025-02 督导进行校院联动的工作机制研究
研究重点:从督导委员会和督导的工作角度出发,主要立足于督导小组、督导老师进行校院联动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如:校院两级督导协同工作方式、反馈方式、持续改进方法,协同开展全链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的方法等。
成果形式:形成《校院督导联动工作机制报告》及试点学院案例集。
JBDD2025-03 督导能力建设的工作机制研究
研究重点:从督导委员会和督导的工作角度出发,主要立足于督导能力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如:进一步提升督导能力、进行高质量督导的方式方法,提升督导主观能动性的举措,有效助力督导工作、质量保障工作的工作机制等。
成果形式:形成《督导能力建设工作机制报告》及典型案例集。
JBDD2025-04 AI赋能与督导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机制研究
研究重点:从督导委员会和督导的工作角度出发,主要立足于借助AI技术提高督导效率和精准度,推动督导工作数字化转型。如:研究AI技术在课堂行为分析、教学效果预测中的应用(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辅助课程督导;设计督导数据面板,形成“督导数据画像”; 探索AI辅助督导意见生成与反馈的路径等。
成果形式:形成《AI赋能与督导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
JBDD2025-05 院级督导委员会建设的工作机制研究
研究重点:从督导委员会和督导的工作角度出发,主要立足于院级督导委员会的建设方法,如:顶层设计、组织机构、委员会组成、制度文件、激励举措,督导工作的机制、组织方式、持续改进方法、成效评估等,为之后的院级督导委员会建设工作起到可操作、可复制的示范作用。
成果形式:形成《院级督导委员会建设工作机制报告》及试点学院案例集。
二、申报对象
本课题面向全体校、院两级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课题负责人需为校、院两级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其中JBDD2025-05负责人需为院级督导委员会负责人或教学院长。
课题组成员需三人及以上,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参加实际工作。同一申报人本年度只能申报或参与一项课题,凡超限申请均无效。
三、研究期限
课题研究期限原则上为期一年,具体由申请人自主确定。截止到结项评审尚未完成结项的,项目自动取消。
学校组织专家对各申报课题进行立项和结项评审,时间进度大致为:
2025年3月-2025年4月,组织申报、立项发布。
2025年9月,课题进行中期检查。
2026年3月,课题结项。
四、结项要求
(一)为确保课题质量,学校将于项目中期组织中期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给予通过、限期整改和不予结项。
(二)结项验收考核时,研究成果须与立项申报书约定的目标任务一致。每个项目提交的成果报告中须包含但不限于:存在的问题、解决路径、成效验证等。
(三)学校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结项评审。对被评定为不予结项的课题,不可获得剩余研究经费。
五、研究经费
立项项目的研究经费为50000元/项,立项后可获得60%的研究经费,满足结项要求且通过结项验收者,可获得剩余研究经费。
六、学院推荐名额及申报流程
1.因总推荐名额有限,各学院原则上限申报1项。
2.项目申请书(见附件1)纸质版一式一份,于2025年3月31日(第七周周一)前统一送至闵行校区行政B楼327室,凡递交的申请书及附件概不退还。附件1及附件2的电子版请同时发送ddwyh@sjtu.edu.cn。